早春二月,陽光明媚。筆者有幸陪同寶應縣歷史文化研究家協(xié)會梁鼎成、馬俊慧二位先生,一行三人,驅(qū)車前往筆者闊別多年的故地柘溝,試圖探覓喬氏家學的淵源。天遂人愿,在原柘溝土地廟地身上新建的“喬居寺”內(nèi)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了兩方刻石,那是喬可聘父母合葬墓的墓志銘與篆額。細讀墓志銘,得知喬可聘父親喬份,查《寶應歷代縣志類編·忠義篤行》,有傳,銘文中關(guān)于他的部分與《類編》所述蓋近相同。難得的是銘文中還記敘了喬可聘母親沈太孺人的一些情況,這是古今史料所未見,彌足珍貴。憑對文史知識的一知半解和直覺,感覺到這些雪泥鴻爪似乎向我們揭示著某種信息,而這些信息正是我們探討喬氏家學淵源所欲尋找的蛛絲馬跡。為此在驚喜之余又多了幾分審慎。
  銘文中那一部分是這樣說的:“公(喬份——筆者注)元配為沈太孺人,孺人出自東鄉(xiāng)沈氏,相公治生產(chǎn),勤耕苦織,備歷艱辛,生平不摘抉人過失,罵詈不及臧獲,慈而好施,急人患難。公折卷埋胔諸行,母內(nèi)阞力居多。公嘗念柘土瘠,每有堯田湯田之患,為子孫憂,稍欲擇腴壤,母愀然不樂,謂有舊田廬給衣食蔽風雨足矣,沃土之民多侈,貽子孫以侈可乎?公嘆服其識,士君子不能也。中翰(喬可聘——筆者注)壬戌歸省,母教之曰,吏有百行廉為先,文官不愛錢,天下太平。吾邑風氣素薄,華轂朱輪,后多不振,爾當矢清白積善以永余慶吁。此所以為中翰母也。中翰通籍十五季,環(huán)堵蕭然,清風絕世,則母德遠矣。”
  不難看出,在喬可聘身后有這樣一位母親,她幾乎集中華傳統(tǒng)美德于一身。她治家有方、勤勞刻苦,任勞任怨,白天幫助丈夫治理生產(chǎn),且親自種地勞作,夜晚還要紡紗織布,里里外外一把手,所付出的艱辛比別人多得多。她寬容大度,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,一直都采取包容的態(tài)度,即便是對身份低微如奴婢的人也從不辱罵。她樂善好施,別人有困難,她鼎力相助。像喬份所做的每件好事,如將家中那塊風水寶地獻出為義冢,掩埋了千余因染時疫而死的人,如沒有喬家這方地,這些人死后都無處葬身;再如將別人無力償還的借據(jù)燒掉等,大多都得到她的支持。她厚德賢惠、聰明知理。她以同樣出于對子孫的關(guān)心,用防止子孫變侈的道理,成功地打消丈夫想用丑地換好田的念頭,其高見遠識連老公喬份都佩服之至。最能展現(xiàn)其高尚賢德的是對喬可聘的教育。
  喬可聘在家中兄弟間排行老二,喬母四十八歲才生的他,是個老兒子,可謂寵愛有加,視若珍寶,但對其訓教卻非常嚴格。不僅在未成年時期,即便是在長大成人以后,也從不放松思想教育。明天啟二年(1622年、壬戌)喬可聘那年三十五歲,他考中了進士,載譽還鄉(xiāng),歸家省親。馬上將要在京城做官,多年的寒窗苦讀,今日終于得中功名,仕途大門已向他打開,錦繡前程在向他招手,其心其境可想而知,這一路是春風得意馬蹄疾。不想進得家門便被喬母好一番教育,喬母首先對他進行的是廉政教育,“吏有百行廉為先”;然后是警示教育,“華轂朱輪,后多不振”;還進行了價值觀教育,“文官不愛錢,天下太平”;最后還要喬可聘對天發(fā)誓,“當矢清白,以永余慶”。這種關(guān)鍵時刻的嚴肅教育,對喬可聘來說,可算是刻骨銘心。
  亦或是喬氏家族奕世隱德、家風相傳 ,亦或是喬母教子有方 ,反正喬可聘為官是清風絕世、廉潔自律、勤政務(wù)實、正己格物、德望深茂、“通籍十五季,環(huán)堵蕭然”。《縣志類編》說,連原來反對他的人,也不得不說“喬公清正君子也。”在朝廷之上,素以敢于直言稱著。除《縣志類編》里所說的以外,清谷應泰撰《明史紀事·三藩紀事本末》中還記敘了這么一件事:清順治二年(1645),清軍大舉南下,很快地占領(lǐng)了山東,攻下亳州和泗州,圍困徐州,南明駐守揚州的史可法血疏告急,形勢十分危急。而偏安于南京的弘光政權(quán)卻沉迷于歌酒聲色之中,?;难缰烈拱?。權(quán)奸馬士英、阮大鋮擅權(quán)專政、結(jié)黨營私、腐敗成風。四月初四,南明寧南候左良玉以清君側(cè)舉兵南下,直逼南京。馬士英欲撤回駐守江北的部隊回防南京,并在朝堂上狂言;“寧可君臣同死于清,不可死于左良玉手,有異議者斬。”弘光帝于四月十九日召對群臣。朝堂之上,面對權(quán)奸的威勢,不顧身家性命,居然有人凜然直言:“良玉非反叛,請不撤江北兵。”此人便是監(jiān)察御史掌河南道喬可聘。其大義明理之風與喬母同承一脈。
  打開厚重的中國歷史教科書,母親教子的故事枚不勝舉,孟母三遷、岳母刺字、徐母大義、孔母授學、歐母畫荻、陶母退魚……幾乎家喻戶曉。也許喬可聘沒有這些母親的兒子出名,也許喬母還是個文盲,也許其貌亦平平,但一點也不妨礙她對孩子的教育。先育人再成才,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。喬母的身體力行,教育孩子廉政為官,為后來的母親們作出了榜樣,她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。
  有人說,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。在這樣的家庭,有這樣的母親,這樣的教育,盡管是封建社會的“封建禮教”,但如此正直、如此清廉、如此堅守、如此執(zhí)著,還是難能可貴的。面對銘文,筆者頓生聯(lián)想,喬氏家學留給我們的難道僅是家釀佳醑“喬家白”嗎?
      信息整理: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   信息來源:中國.寶應

 

設(shè)為首頁 | 加入收藏 | 聯(lián)系我們   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(quán)所有 Copyright © 2010-2021
蘇ICP備10068214號-2   蘇公網(wǎng)安備32102302010144號   技術(shù)支持:平邑在線